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個人的未來學》唯一不變的就是「變」?

預測未來趨勢,一直是一個熱門的話題,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未來學大師有《Mind Set!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的作者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以及《Weath 3.0托佛勒財富革命》的作者艾文‧托佛勒(Alvin Toffler)等。

然而大多數此類的書籍著重在預測大環境的趨勢,並且牽扯大量跨領域的背景知識,一般人讀來會覺得難以吸收,更不用說從大環境的變化中,領悟出個人的因應之道。我個人則比較重視「個人的未來」。

關於「在未來的世界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這句話,奈思比在其著作中提出相反的看法,認為其實大多數的事情都沒有多大的變動。這種看法應用在個人身上更是如此。

不管資訊科技再怎麼發達,工作型態再怎麼改變,想在社會上「成功」的方法,可以說從來就不曾改變。成功需要認真打拼、自我磨練、付出、學習以及接受鞭策,這些不會因為工具的進步而改變;成功需要誠信、熱情以及勇氣,這些也不會因為工作型態的不同而改變。上述成功的要素不但沒有改變,反而有越來越重要的趨勢。

例如在全球化的競爭之下,你不只要贏過身邊的人,更要贏過全世界的人才有可能成功,此時「熱情」就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以前即使你從事不喜歡的工作,可能還能勉強養家糊口,因為和你競爭的人不多,現在如果你從事的不是你喜歡的工作,就會出現一個在這個工作上比你有熱情的人把你擠下去,唯有做你所愛的,才能為之注入永不放棄的動力。

從前人們將「工作與興趣結合」視為一種奢望,大家會勸你要考慮到「現實」的壓力,現在「工作與興趣結合」不再是一種奢望,而是最「現實」的事,沒有「熱情」,就不會有「競爭力」!

又例如,在電子商務的時代裡,許多交易不再需要面對面的接觸,此時雙方合作完全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也許要網際網路和資訊科技的幫助下,要竄改一些資料、鑽一些法律漏洞是很簡單的事,但是一旦被眼前的短視近利所迷惑而做出有失誠信的事,將會永遠失去這位合作夥伴。企業和個人的品牌的建立並非一朝一夕,但要摧毀卻很容易。

最後,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我所謂的投資包括探索自己的興趣、構築自己的夢想以及培養自己的專業,這些都是值得花一輩子去做的事。


現在各領域的知識半衰期不斷縮短,學生畢業時他所學的技術,可能已經是被取代的落伍技術了。追逐「熱門」不如追逐「熱愛」,熱門只是虛幻的,永遠追求不完,熱愛才是最現實的,值得用一生的時間去經營!


不間斷的終身學習,可以幫助你傾聽內在的聲音、追尋人生的意義,也可以幫助你累積實力、做好準備、判斷機會並抓住機會,更可以幫助你了解未來趨勢、累積人生財富,最重要的是你要鼓起勇氣、跨出舒適圈邁向未來成功的第一步。

管理大師杜拉克說:預測未來最好的方法就是創造未來!

--

相關推薦文章連結:

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我悲觀,但我成功》正向思考VS.正面幻覺

坊間充斥著心理激勵的書籍、講座或課程,鼓吹正向思考的價值,但其實大多數的論述都在鼓勵「正面幻覺」而非「正向思考」,前者不但無助於達成目標、情緒調適或學習成長,反而容易造成反效果。

真正的「正向思考」指的是從已經發生的負面事件中,找出正面的意義,以促發正面的行動;「正面幻覺」則是在事情發生之前,忽略客觀資訊,而一味地認為好事將會發生。

如《秘密》、《吸引力法則》、《零極限》、《力量》...等書籍,或「目標設定」、「向宇宙下訂單」、「能量說」、「當你真心渴望一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來幫你的忙」...等概念,都是在鼓吹「正面幻覺」。這只會加強個人的「完美主義」和不理性的「內部觀點」,因而在事後引起極深的負面情緒,或承受極大的損失。

推薦:《我悲觀,但我成功》遠流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象與騎象人》理性則超凡入聖;衝動則禽獸不如


上帝創造天使時,賦予他理智,卻無感性;上帝創造野獸時,賦予他感性卻少了理智;只有創造人類時,使其兼具理智與感性。

所以,人的理智一旦凌駕感性,他便超凡入聖,更勝天使;反之,人一旦感性凌駕理智,便禽獸不如。

推薦:強納森‧海德特《象與騎象人》Net and Books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行為財務學》傳統會計系統VS.心理會計系統

根據傳統會計系統的邏輯,人們會偏向延後付款,以便將手頭上的現金做最大效益的利用。但「行為財務學」上的「心理會計系統」考慮的是不同於傳統財務學的心理因素,認為人們基於「嫌惡負債」的心理,有時會願意提早付款。

例如買一台12000元的洗衣機,人們會選擇貨到後六個月內,每月付2000元,而不會選擇貨到前六個月,每個月付2000元;但購買一套12000元的旅遊行程時,則寧願旅遊前六個月,每個月付2000元,而不願旅遊後六個月,每個月付2000元。

洗衣機是長期成本換長期效益,成本效益搭配得宜,等同於邊使用邊付費;旅遊行程則是長期成本換短期效益,成本效益無法配合,先使用後分期付款造成「負債」的感覺。為了避免負債心理,人們寧願提早付款。


推薦:《投資心理學》培生

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但願我18歲就懂的成功學》學校教育 VS. 終身學習


除非你想從事嚴格要求正式文憑的職業(如醫學、法律、學術研究等),或強烈偏好正式文憑的職業,例如和其他人一起按照公司或政府官僚的職等升遷,否則我的看法是,基本上正規的學校教育,在你投資你個人的人力資本方面,是一個極度缺乏說服力的形式。

在今天正規的高等教育裡,你真正培養的是怎麼樣的人力資本呢?寫平庸、浮誇的學術報告;整晚抱佛腳,強記一些你下禮拜就忘記、且一輩子不會再用到的東西來應付考試的能力;週一到週三晚上K書,然後一路從週四狂歡到週末的能力;放縱於充斥著酗酒與嗑藥這種社會風俗的能力;以及,因循苟且和聽命行事的能力等等。

以上這些能力,加上一身入門的商業人士打扮,可以讓你卡位到一份平凡低階的工作和高度的工作不安全感。你砸在正規教育上的投資,僅能獲得這些微薄回報。原因很簡單,或說到底當教師、學者和政治人物那些宣揚高等教育價值的糕上辭藻,在經濟衰退烈日下蒸發殆盡時,這些能力對市場上的任何人和任何事,其價值實在微乎其微。那些投入時間和力氣培養這些能力者,只能掙得毫不起眼的報酬,也就是那些連價的低階工作、卑微的薪水。

比較一下這種形式的學院派人力資本,和你可以在真實世界靠自己的學習與自修而來的知識:如何與有影響力的導師和大師為友及建立關係;如何創業與經營事業;如何有效地行銷與銷售;如何領導別人;如何發現你的人生目的和意義,並讓工作便得意義非凡。這些人力資本形式可以創造巨大的價值,定且獲得來自市場或你自身對生命感到滿足與幸福的豐碩回報。

推薦:《但願我18歲就懂的成功學》


2013年6月4日 星期二

如何思考性這件事》性的感覺 VS. 愛的感覺

很多時候人們都分不清楚性、愛與婚姻,尤其是前兩者。大多數人談「愛的感覺」其實是在談「性的感覺」,也就是被擁有的感覺、合而為一的感覺、那種模糊無法以言語表達的感覺。

性的感覺通常無法控制,對某個人有感覺就是有感覺,不受吸引就是不受吸引,長得再怎麼帥都沒用、對你再怎麼體貼也沒用。「我支到某人對我很好,我就是沒辦法讓對方走進我的世界」講的就是這種「性是無法控制的」的本質。說不清楚的感覺常常是受到演化機制影響而產生的情緒與本能。

愛的感覺通常沒有這麼強烈、沒那麼模糊。而且比較重視行動與理性,而非受到感覺的操控,例如剛剛說再怎麼體貼的人,不來電(性的感覺)就是不來電,但相對地,長時間的體貼相待是有可能培養出「愛的感覺」的。

愛的感覺不是第一眼就能分辨,而是長時間相處交流才能發展出親密感,凡是短時間內就產生的感覺,通常是「性的感覺」,來得快,消失得也快。婚姻與愛情的困局與迷惘,通常是誤把性的感覺當成愛得感覺,而當性的感覺自然的消退時,他們就開始質疑自己、質疑對方、質疑婚姻以及質疑人生。

愛的感覺是需要經營的,不是說「有」或「沒有」,而是你選擇「做」或「不做」。性的感覺才是「有」或「沒有」。雖然愛、性與婚姻都有很大的重疊與模糊地帶,但分開來探討有助於釐清自己遇到的問題是哪個層面的,以及檢視自己是否有錯誤的期待。

例如一樣是「疏離感」,有可能來自不同的原因,有可能是熱情消退,也有可能是疏於經營親密關係導致親密感的消失,更可能是兩者同時發生,知道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你的商業知識都是錯的》激勵機制&薪資結構

佣金制薪資結構有助於提升績效根本是個迷思!沒有正式的研究顯示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反倒是心理學針對動機的研究常常得到相反的結論:外在動機會降低工作績效。

佣金或獎金制度即使短期內會提升營業額,但隱藏在背後看不見的成本會造成公司、業務員本身,甚至國家、社會及全球經濟體系長期而言更嚴重的損失。

推薦:《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大塊、《你的商業知識都是錯的》聯經、《真相、傳言與胡扯 ( 循證管理 ) Merlin、《師父》早安財金、《動機,單純的力量》大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