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把自己賣出去!》人微言輕力量大


日前擔任青輔會新北市青年志工中心「青年志工專題講座暨青年志工業師聯繫會議」主持人時,台下有青年志工向台上青年志工業師提問,大致內容是該名學生有滿懷的熱誠及創意想要從事志願服務工作,但無奈不論是學校或家長,雖然口頭上鼓勵學生參與志願服務,但實際政策或行動上不但無法全力支持學生做自己想做的服務,反而還產生許多阻礙。我們只是一個學生,根本無法改變學校與家長的態度……

其實這種組織妨礙個人發揮創造力的情形隨處可見,尤其是在職場中:社會新鮮人想在公司裡闖出一翻事業,卻受到主管的責備;年輕研究員提出創見,卻被資深前輩譏笑;新任教師想要實踐新穎教育理念,卻遭保守迂腐的官僚文化打壓。久而久之,我們學到一件事情:所謂偉大的創見或革新是那些大人物的事,反正我「人微言輕」發揮不了什麼影響力的,只能繼續隨波逐流。



等等,「人微言輕」絕對不是阻礙。你能想像金恩博士說:「人權是件好事,但我人微言輕,無能為力」或者甘地說:「英國老混帳透了!但我人微言輕,無能為力」嗎?這些偉大人物在創造偉大成就之前,也都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管理大師湯姆‧畢德士《把自己賣出去!》書中說明一件重要的事:「人微言輕」不但不是阻力,反而是助力。

首先,所有對人類影響重大創新與創見,從來都不是由上而下產生的,往往都是由下而上慢慢建構形成的。誠如塔雷伯《黑天鵝語錄》中說道:「這四個最有影響力的現代人物:達爾文、馬克思、佛洛伊德和愛因斯坦,都是學者而非學界人士。在組織機關下,很難真正做出不朽的作品來,自古皆然。

所以,如果你有個酷斃了的點子,全世界最糟糕、最浪費時間的事,莫過於試著向自己的上司「推銷」你的想法這麼做只會讓你看到,自己在體制內是多麼「人微言輕」。



「上司」到底是什麼東西?「上司」就是非常熟悉「組織裡正統的辦事規則」,然後遵守那套規則獲得升遷的人。換句話說,組織派這些人來捍衛過去。想法酷斃了的意思,就是與「正統辦事規矩」唱反調,就是直接攻擊今日當權者神聖不可輕犯的權威。

有了以上的基本認知後,你就會知道為什麼「改變」通常無法由上而下,而且「人微言輕」將成為你由下而上發揮影響力的最大助力。像你我這樣「人微言輕者」的權力通常是來自「老闆管不到的工作範圍」,也就是說,既然他們看不到,當然也就扯不了後腿。正所謂天高皇帝遠是也,大老闆們每秒鐘幾十萬上下,哪有時間管我們這種小人物負責的小專案,而這就是我們的權力所在。

事實上,就算哪位有智慧的上位者想要改變,反而會顯得綁手綁腳施展不開,因為當你是眾所矚目的焦點時,每個人都會用「電子顯微鏡」(而不只是放大鏡)觀察你的小動作,你連一點嘗試錯誤的空間都沒有,更不用說還要討好各持不同意見的陣營。如果你是「人微言輕」的小人物,便可以在所有交辦工作中自由發揮,盡情移山倒海扭轉乾坤,「他們」完全看不到你在搞什麼鬼。

所以千萬不要認為交辦工作都是不能改變的,別再奉命行事了!試著在一些地方做改變,把交辦工作做成你自己想要的樣子不要小看每個小專案的小改造,這是組織的基因改造工程,是改變組織的最佳途徑,比從由上而下的「公司政策」有效得多



如果說「人微言輕者」是改變組織的關鍵人物,那麼所謂的「爛差事」就是你盡情揮灑的最佳舞台。你可以自告奮勇的接下和工作無關、其他人避之唯恐不及、老闆絲毫不在意的「爛差事」,例如員工聚餐、出遊、生日派對、大掃除規劃,或某些不屬於任何人工作的行政流程改善計畫。這是一個隱而未顯的良機,能將枝微末節的問題變成處理「組織文化」議題的大好時機,甚至可以大大影響整體組織的策略

另外,找個志同道合的同伴非常重要,社會心理學家艾許著名的從眾實驗結果顯示,即使個人受到群體的壓力很大,但只要有一位同盟者,就可以讓身為少數者的信心大幅提升。在和同伴討論過程中,你會越來越興奮,會想一把抓住了老闆的領口,大聲宣告你有辦法可以改變全世界!



但是,千萬要忍住!在你的點子具體可行之前,最好都待在「雷達偵測範圍」之外,不要曝光。「天高皇帝遠」是最高指導原則,在組織權力中心(如總公司),有趣的點子無可避免會淪為泛政治化而遭打壓,所以離得越遠越好。

再回到我一開始提到青年志工的提問,解決方式絕對不是要求學校改變,而是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在學校管不到的地方開始進行革命。我的母校中原大學是全國大專院校中,將「服務學習」納入正式學分的先行學校之一,其服務與學習的成果亦是有目共睹。但在我就讀當時,學校還沒有服務學習概念的年代,他們是如何開始的呢?



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投資幻象》模擬投資競賽 の 後遺症

網路上有許多模擬投資遊戲模擬投資競賽,許多人可能認為這不但是個無害的消遣娛樂,而且還能增加自己的投資經驗。但其實認真參賽的人很可能會染上後遺症,對金融市場抱有不正確的看法,以致於在真實世界的投資中付出慘痛的代價。


首先,因為參賽者不用真的拿出錢來,所以就算輸了也沒關係,但只要贏了卻可以得到報酬,也就是獎金或贏過別人的成就感。他們有很大動機去追求高獲利,卻不用擔心錯誤投資的嚴重後果,因為(表面上看起來)根本沒有什麼負面後果。

其次,投資競賽的時間通常很短只有幾個月,沒有人想參加一個十年後才揭曉結果的遊戲。但真實世界中,通常至少需要十年來評估一個人的投資績效,才會比較公允。較短的期限驅使參賽者挑選波動激烈、紅極一時的證券,如果照筆者平時推薦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包準無法贏得比賽。

由於每次採用高風險策略而獲勝之後,馬上就能得到獎勵,而投資失敗卻不會得到懲罰,根據心理學後效增強的原理,這樣會強化採取高風險投資策略的行為,甚至成為習慣。這些習慣也許可能贏得比賽,但在真實世界中卻會讓你蒙受損失。


至於沒有玩投資競賽遊戲的投資人,則需要注意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如果拿錢請人幫自己操作,例如購買共同基金,就等於是拿自己的錢讓別人去玩投資競賽遊戲。不同的是,玩遊戲的人如果虧損了,要賠錢的是你,而他則繼續負責玩遊戲,直到把你的錢全都玩光為止。

看看共同基金的運作模式就會知道為什麼。不論基金的績效如何,共同基金都要收取高額的手續費和管理費,如果績效很好,還能藉此募集更多資金,而績效不好則不會有任何懲罰,即使投資人將資金贖回,總還會有新的笨蛋加入,或者再成立一支新的基金即可

避險基金更是對投資人不利,一旦基金投資獲利,除了收取管理費之外,還能抽取獲利的20%作為佣金,而投資虧損則一樣可領取管理費。這樣的薪資結構,更驅使避險基金採取高槓桿、高風險的投資策略。


另外,基金的績效評估期限和投資競賽遊戲一樣,通常每月或每季評比一次,因此為了讓基金績效亮眼,基金經理人幾乎沒有例外地,總是追求近期飆漲的熱門股票,並不斷轉換投資標的。但由於股市無法預測,這種做法不但績效不佳,也產生更多成本。

低點買進指數型基金或ETFs(如台灣五十)並長期持有,可以打敗大部分的投資人,但短期內不但無法獲得成就感,或炫耀投資績效,而且還要忍受周遭無知的笨蛋炫耀他的某支個股漲了好幾倍。



用玩投資競賽的方式投資,就好像在棒球比賽中拼命揮大棒,有可能揮出全壘打而獲得滿堂彩,但大部分的下場是三振出局。投資競賽遊戲就像全壘打大賽,需要盡量揮大棒,因為揮棒落空再多次也不會怎樣,但真實球賽中只要揮空三次就得下場。

許多全壘打王是不參加全壘打大賽的,因為那會破壞他們平常揮棒的習慣動作,反而不利於實際賽事。相同地,投資人得先想清楚投資的目的到底是獲利,還是向別人炫耀,如果是前者,那麼就不該參加投資競賽遊戲,或購買共同基金。

如果是我,會期許自己是個打擊率高、上壘率高、打點高的球員,而不是專門參加全壘打大賽的球員,你呢?

2014年7月24日 星期四

投資的奧義》分散投資 の 三個層次


經濟學上所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指的是想獲得愈高的報酬,就得承擔愈高的風險


然而並非只要承擔風險就能提高報酬,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馬可維茲的「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以及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式」,進一步說明了必須承擔正確的、有意義的風險(也就是系統風險),才能使報酬提升

於是利用投資組合來消除不必要風險(也就是非系統風險,例如個股的個別風險的作法開始流行於投資界,共同基金也開始成為一般投資人的普遍投資工具。此種作法一般則稱為「分散投資」。


但若真得要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光是投資標的的分散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資產類別的分散。另外,還有投資時機的分散,則能避免投資人因各種心理偏誤造成追高殺低,進一步降低你的投資風險。

分散投資的三個層次如下:

分散投資的第一個層次─資產類別的分散


第一個層次也就是所謂的「資產配置」,將資金分散投資於現金、債券、股票、不動產四大資產類別中。由於各項資產類別的市場價格波動不完全正相關(亦即不會同步漲跌),甚至常有相反的走勢,所以有分散風險的效果。

例如一個投資人將資金分配在股票和債券上,如果股市行情暴跌,此時不論是上漲或小幅下跌的債券,都可以有效減少投資的損失。相對地,將全部資金投資於股票市場的投資人,一旦股票下跌,資產便會一夕之間大幅縮水。

而資產配置的關鍵因素取決於:


()投資時間的長短─和你的年齡及投資目的有關

預期投資的時間愈長,例如以退休、遺產為投資目的者,便可投資較多比例於風險較大、但長期平均報酬較豐的資產類別(如股票);反之,預計投資時間較短,以特定支出項目如買車、結婚、購屋為投資目的者,則需要投資較多比例於平均報酬較低但短期價格風險較小資產類別(如定存、公債)。

()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和你的年齡、收入與支出型態、資產與負債多寡有關

一般而言,年紀愈輕、淨收入愈穩定、淨資產越豐厚的人,風險承受能力愈大,較有本錢承擔高風險以獲得高報酬,故可投資較多比例於股票,反之,則須減少高風險資產投資比例。

()個人對風險的態度─和學習與投資經驗、個性與教育養成有關

因為天生個性使然,或受從小到大的教育養成影響,每個人對風險和虧損的嫌惡程度都不同。不過藉由投資理財知識的學習,以及投資經驗與智慧的增加,對風險的態度是可以改變的。

如果妳因為資產價格的波動影響,而連覺都睡不好,那最好減少持股到你能安睡為止,因為過度的焦慮與損失趨避,會使你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使你蒙受更大損失


分散投資的第二個層次─投資標的的分散


在每個資產類別中都有不同的投資標的,以股票市場而言就是指成千上萬的個股。

每間上市公司受到經營管理、政治因素、產業環境…等不同的影響,有其各自的風險,因此每支個股的漲跌不完全正相關。所以同時持有不同個股時,便可互相抵消部分風險(價格波動)

要注意的是,透過持有不同個股來分散風險時,個股間的相關性越低越好。如果投資組合中都是同一類股,或購買持有同一類股的基金,那麼就算持有的個股數量再多,也沒有分散的效果。

我們在課堂上或部落格文章中常提及的指數型基金指數股票型基金(ETFs,便是幫助你在投資標的上分散風險的良好工具,其中以追蹤大盤指數(如美國威夏爾5000指數、台灣加權股價指數)追蹤與大盤連動性高的指數(如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台灣卓越50指數)分散風險效果較佳。

另外,若把自己當作一項資源,你已經投資非常多的比例在你所任職的公司了。所以千萬不要再持有自家公司的股票,已有太多例子證明這會使你承擔極大風險,你可能同時失去工作收入以及投資部位。



分散投資的第三個層次─投資時機的分散


股價(或其他資產類別價格)走勢無法預測,更不用說準確地在最低點買進、最高點賣出。所以就算再有把握,將過多資金集中在同一時間點進場,都可能使你蒙受極大損失。

平均成本投資法,便是為了降低投資時間點過於集中的風險,所衍生出來的投資法。它要投資人在固定時間間隔,投入固定金額購買投資標的。固定時間間隔可以分散投資時間點,降低平均成本;固定投入金額則讓你在低點買得多、高點買得少,強迫你低買高賣。


雖然平均成本投資法是一個不錯的投資策略,但投信公司(共同基金)所推出的,看似與平均成本投資法相同的「定期定額基金」,卻是個糟糕的投資工具。因為一般共同基金成本就已太高,而侵蝕了投資人獲利,定期定額的相關費用,甚至比一般共同基金更高

另外,投信業者為了賺取手續費與管理費,永遠只會叫你繼續扣款,而不會叫你贖回。隨著你持有的部位越來越大,等到你需要用錢而不得不贖回時(根據經驗大多是在股市低點、經濟不景氣之時)便會產生極大損失。換句話說,買進時風險雖小,但賣出時風險卻極大


和平均成本投資法類似、可減輕上述缺點,且分散風險和低買高賣效果更佳的,還有價值平均投資法。它要投資人事先擬定每隔固定時間,所要達到的投資淨值目標,每期該投入的金額則以達到預定投資淨值目標而定

股市下跌時,你的投資淨值下降,必須買更多來達到預定目標;股市上漲時,則只要投資較少金額就能達到預期目標。甚至如果股市在短時間內飆漲,由於投資淨值已超過預定目標,這時你反而需要賣出持股以達到預定目標。


其實不論平均成本投資法或價值平均投資法,某程度上都是我所稱的「懶人投資法」,企圖用一套萬用公式或交易系統來投資獲利。但若沒有學習投資心理學,了解自己並訓練大腦與心智強度,終究還是會因為各種心理偏誤而失敗

雖然股市無法精確預測,但藉由正確學習投資心理學的知識,以及投資經驗與智慧的增長,加上購買與大盤連動性高的ETFs(如台灣五十),其實是有可能判斷出相對高點及相對低點的。

當你明知道是相對高點,便不用繼續定期定額,甚至可以賣出;而明知道未達相對低點,便不用向下攤平,而可以等到更低點買更多。所以筆者認為所謂投資時機的分散並非是指類似定期定額的作法,而是在判斷相對低點時,分批進場建立持股,才能真正降低風險


分散投資的三個層次(資產類別、投資標的、投資時機)都需兼顧才能有效管理風險,但除了風險之外,投資領域還有更多難以管理的不確定性。風險也許能靠豐富的投資理財知識來有效降低,但投資或人生中的不確定性,則必須靠終身學習、培養智慧,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2014年7月22日 星期二

終身學習全書》理財教育 & 成人學習理論


羅伯特‧清崎在《富爸爸之有錢人的大陰謀》中提到:「每當教育工作者打著進行財務教育的名號,把銀行家或理財專家引薦至教室之中,他們其實是將黃鼠狼請到了雞舍之中。


金融投資產業與投資人有著極大的利益衝突,但理財學習者想尋求無利益衝突的學習管道,卻是少之又少。因為全球理財教育市場存在著極度的「資訊不對稱」,不論正規、非正規、非正式的理財教育管道,皆被金融投資產業所壟斷,一般民眾所接觸到的理財資訊及知識幾乎全來自金融投資產業,內容並不客觀。

在資本主義的結構下,市場上只會有人叫你「買」,不會有人叫你「不要買」,因為前者有利可圖,而後者不但無利可圖,更可能因為斷人財路而深受危害。所以我們永遠只能接收到各種金融產品與金融機構的好處,從來聽不到壞處,然而任何事情都會有利弊得失,單聽一方之言顯然對個人理財決策與結果不利,而如此的「資訊不對稱」便是現今理財服務與理財教育市場的現況。

即使理財教育師資陣容排除利益衝突,授課內容也只著重「金融知識」的教學,而非「理財素養」的培養。金融知識的教學著重於數字觀念的建立、金融理論的解釋以及投資工具的介紹等;理財素養除了包含金融知識之外,更重視的是終身學習、批判思考與自我反省的能力,乃至於更重要的設定生活目標、探索財富的定義,以及追求生命的意義。因為金融市場上的資訊與雜訊太多,光擁有金融知識而缺乏理財素養,不但無助於增加投資報酬,反而只會增加錯誤投資的機會。

在極少數非金融投資產業的理財教學者中,具備教育專業者已是寥寥無幾,具備社會教育及成人教育專業者更是付之闕如。缺乏教育專業,便無法針對學習者的需求設計與調整教學方式,導致學習者學習動機與學習效能低落。更嚴重的是,缺乏教育專業的社教機構行政人員與教學者,甚至無法分辨正確的知識與未經科學驗證的偽知識之差別,而開設或教授錯誤的理財課程與知識,例如技術線型等投資決策工具,直接對理財學習者造成機會成本與財務的損失。


本文將結合個人研習成人教育理論與實際投入成人教育實務的經驗,說明成人學習理論在成人理財教育上的應用。進入成年以後,教育者與學習者的界線逐漸模糊,成人教育者往往在教學過程以及從學習者身上學到更多,而成人學習者在擁有選擇、規劃及從事個人學習活動的自由時,也必須擔負「自我教育」的責任。這是不論成人(理財)教育者要學習,或成人(理財)學習者,都要學習成人教育理論的原因。


文章架構:
前言:為什麼「成人教育/學習理論」很重要?
主體:四大成人學習理論,及其在理財教育上的應用:
 一、諾爾斯的「成人教育學」模型
()成人學習者五大特性
()「成人教育學」模型在成人理財教育上的侷限
二、自發性學習
()自發性學習的三大目的
() 成人學習準備度&學習型組織
三、經驗學習
()不是所有經驗都有助於學習:舒適圈理論
()反省性實踐
1.五種導向:(1)即時導向、(2)技術導向、(3)審議導向、(4)辯證導向、(5)超個人導向
2.兩種過程:(1)行動後反省、(2)行動中反省
()情境認知論
四、轉化學習
()如何運用成人學習者的經驗,幫助他學習?
()批判性反省
()觀點轉化
結論:還沒想到,哈哈^^

--

諾爾斯 の 成人教育學模型

成人教育學家諾爾斯(M. S. Knowles)是將「成人教育學」從「教育學」中獨立出來的代表性人物。他在1960年代引進來自歐洲的概念,提出「成人教育學」(Andragogy)模型,用以和成年前的「教育學」(Pedagogy)有所區隔。諾爾斯提出的成人教育學是以對成人學習者的五大前提為基礎:

(一)隨著一個人的成熟,成人的自我概念會從依賴性的人格轉化為一個「自我引導」的人。
(二)成年人日漸累積的「豐富經驗」,是一個豐富的學習資源。
(三)成年人的「社會角色」和「發展任務」會深切影響其學習準備度。
(四)隨著年齡成熟,成人在學習上比較傾向於「問題中心」與「立即應用」,而非學科中心與未來應用。
(五)成年人受到「內在因素」的驅使甚於外在因素。


根據成人教育學模型,成人教育者必須營造「成熟」的學習環境與氛圍,例如以平等互惠、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讓成人學習者感覺受到接納、尊重與支持從教師本位與教學導向的方式,轉變為學生本位與學習導向的方式,以輔導、協助成人學習者從事自我引導的學習。

另外,善用成人學習者豐富的工作與生活經驗來學習新的知識技能考慮成人學習者的角色與發展任務來挑選適合的學習方式與素材針對成人角色發展過程中常見的問題(而非以學科劃分)來開設主題式課程或活動;以及,排除成人學習者的學習阻礙,使其能自由追求學習與成長等內在需求的滿足。這些都是在成人教育學模型下給成人教育者和學習者的重要啟示。


英國哲學家暨暢銷書作家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和幾個同事在二○○九年春季一起創立的「人生學校(The School of Life)」便是一個實踐成人教育學模型的例子。

艾倫‧狄波頓認為文化(成人經驗與智慧的集合)絕對有能力因應我們所遭遇的難題。自古以來,對我們的個人與政治生活造成混亂的各種錯誤,一再為文化作品提供了大量素材。不論哲學、心理學、藝術、詩歌還是文學,都不乏探討愚痴、貪婪、肉慾、嫉妒、驕傲、多愁善感或勢利眼的內容。問題是,極少有人能夠有效整理這座寶庫,以適切的方式將其內容呈現給我們,原因就是那種毫無基礎的偏見,認為文化不該用來協助我們解決煩惱。

艾倫‧狄波頓在上大學之前,原本把大學想像成一個非凡的場所,能夠讓人擺脫商業壓力,在優美的環境中與令人著迷的人物一同好好檢視人生的重大課題,從而成為更好、更有智慧也更有趣的人。但嚴酷的事實是,你若是前往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學,聲稱你想要學習「如何生活」或「如何成為一個比較好也比較有智慧的人」,對方必定會客氣地請你離開——要是他們沒有把你送到瘋人院的話。


當今主流的世俗教育機構,都無意教導我們生活的藝術。若以科學發展史的歷程比喻,我們可以說,道德領域還處於業餘人士在自家倉庫裡操弄各種化學物質的階段,而不是專業人員在實驗室裡從事條理井然的實驗雖然大學院校裡的學者無疑是靈魂教育工作的主要候選人,但他們卻假藉先驗知識的重要性而刻意拉開自己與實際需求的距離

藉著成立人生學校,艾倫‧狄波頓希望以自己的微薄力量促使成人學習的方式出現改變,並且藉此提醒所有人──只要運用得當,文化應該會讓人覺得完全切合需求,不但令人振奮,而且總是能夠促使人生變得更容易掌握,也更加有趣。

在「人生學校」的課表上,你不會看到「哲學」「法文」「歷史」與「古典文學」這類科目,而是會看到「死亡」「婚姻」「挑選職業」「志向」「養育子女」「財務焦慮」及「改變世界」等課程。在這些課程當中,你會接觸到傳統大學所教導的許多書籍與觀念,但不太可能會感到無聊。在這裡,你不但可以交到朋友,也將從此能夠以不同觀點看待世界。



成人教於學模型VS.成人理財教育

諾爾斯的成人教育模型在1960年代大受歡迎,也的確對成人學習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但該模型也受到許多批評與檢視。成人教育學家布魯克菲爾德(Stephen Brookfield)便認為,一旦觀照到實務上,成人教育學模型的前提假設便出現問題。

首先,自我引導應該是一個期望的結果,而不是一項既定的條件,很多成年人並不具備自我引導的動機與能力;其次,問題中心與即時應用的傾向,可能造成狹隘、簡化的學習觀;再來,生活的經驗、社會角色與發展任務都不是成人特有的前提,未成年者一樣擁有其社會角色與發展任務,甚至因為科技與文明的進步,在某些領域上未成年者擁有比成年人更豐富的經驗,而成年人因為經驗所造成根深蒂固的信念與態度,有時反而成為學習的阻礙。

最後,成人因內在動機而從事學習活動的比例雖然比未成年學習者高,但礙於工作與經濟壓力,成年人常常必須參與職場上的教育訓練,這些都是為了追求更多外在報酬或者規定必須參加的學習活動。人本取向的成人教育學模式顯然過度傾向學習者的自由與自主,而忽略社會結構加諸的限制。


光是將成人教育學模型應用於成人教育的實務工作上就會遇到上述這麼多的問題,而根據我們從事成人理財教育多年的經驗,金融投資與理財教育市場的特性,讓成人教育學模型在投資理財的學習上所遇到的問題又更加顯著。

2014年7月7日 星期一

投資心理學》保證獲利的投資!


在課堂上或部落格中我總是不斷提醒大家,沒有什麼保證獲利的投資,如果有的話,那絕對是一個騙局。但如果將投資的定義放大來看,有一個保證獲利的投資,那就是投資你自己 ── 終身學習與持續廣泛閱讀。

誠如《槓桿閱讀術》作者本田直之所言,把閱讀當作投資,將能創造100倍的回報。然而學習和閱讀的內容很重要,如同投資錯誤的金融產品,還不如不投資,相同地,學習錯誤的知識或閱讀錯誤的書籍,也會得到反效果。本社群推薦的書籍,多為符合科學原則的經典著作,學習的內容或發表的文章,也盡量以科學的「投資心理學」與「正向心理學」為理論依據。長期參與學習社群,持續上課、學習與閱讀,絕對是保證獲利的最佳投資。


曾多次選為上課用書的《投資心理學》(財信)中,作者傑克‧柏恩斯坦提出閱讀該書能獲得的13好處。筆者將其整理改編後,提出參與本社群,學習「投資心理學」與「正向心理學」所能獲得的五大好處


一、做出更好的決策與判斷


在人生重大決策與選擇上,你將更有智慧、可以克服心理上的偏誤與情緒上的衝動,決策的品質將大大提升。即使判斷錯誤,正確的心態與後續執行的修正,會使得損失降低,而那些正確的決定所帶來的效益,則會持續擴大。

例如,你不會浪費生命去做自己不擅長、沒有熱情的工作。即使現在的工作對你而言並不是最完美的,你也懂得在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並在其他生活層面中發揮天賦與熱情。而當機會來臨時,你能好好把握,發揮平日學習所累積的實力,向成功更進一步。


二、面對失敗有更正確的心態


你當然還是會有失敗挫折的時候,因為失敗挫折是成功的必經之路。懂得從失敗經驗中學習,將負面情緒的持續時間縮到最短,這才是求勝的法則。漸漸地,犯錯的情況會比以前減少許多,且不會重蹈覆轍。

成功與失敗的差別其實不像你想像中的那麼大,失敗與成功總是緊緊相連。在今天的順境所犯的錯誤,會造成明天的逆境;在今天的逆境做的聰明事,將開創明天的順境

透過失敗的經驗,你會更了解自己,知道哪種方式對你有用、哪些無用。在認知與行為上,你會更趨一致性、更有組織性、且更徹底。如此一來,即使一開始時失敗,最後也能發揮導正功效。

只要做事的方法與背後的理論正確,那麼過程就比結果重要。過程正確,即使短期內結果是負面的,長期而言,結果也會轉向正面的;相反地,過程錯誤,即使短期內結果是正面的,不用多久,結果也會轉向負面的


三、擁有更多的自信與勇氣


你對自己的態度會更趨正面,你知道即使最糟糕的情形發生,你也有自信可以處理得很好。你會以自己的行為、態度與思想為榮,有效地運用個人的知識與智慧,將平日所學實踐於工作和生活上,不論在財務上或生活上,都創造趨向正面的效益。

你開始勇敢地走向少有人走的成功之道。你會更信任自己的研究,而不是一味地聽從社會文化與大多數人的意見,不管對方是不是所謂的「專家」。


四、有效地自我管理與自我擔當


你會更了解社會、經濟等外在環境的運作與自己的相對關係,能夠時時掌握自己的處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你不會再惑於他人的成功,轉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你會像個成功的投資大師,全方位地評估「短期」、「中期」與「長期」的自我投資策略。

你不再是工作與金錢的奴隸,而是工作與金錢的主人。變成工作與金錢的主人,不在於你可以控制環境,而在於你可以控制自己


五、更了解自己,發展更適合自己的目標與方法


你最終將學到適合自己的,成功致富的定義與幸福快樂的方法,探索並找到真正適合你天賦、人格特質及認知形式的工作方式與生活型態。

美國哲學愛默如此定義成功

笑得多而且常常笑;
贏得聰明人的尊重與孩子的喜愛;
得到誠實評論家的欣賞,忍受酒肉朋友的背叛;
欣賞美麗的事物,找出他人最好的特質;
讓世界變得好一點點,不論是因為一個健康的孩子、一條花園小徑或是得到改善的社會狀況皆可;
或是由於你活著的關係,那怕是只知道一個人的日子過得比較輕鬆;
這些就是成功。

你自己又如何定義成功呢?


本社群之成立,就是為了分享學習投資心理學與正向心理學所帶來的好處,以及廣泛閱讀與終身學習學習所擁有的強大力量。在此誠摯地與您分享這個保證獲利的投資!


相關文章推薦:
接受《Smart智富》月刊專訪
《Smart智富》月刊專訪 全文
金融研訓院 演講「一定要學投資的四大理由」
周舜欽 接受台師大學術訪談 Q & A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看見價值》華倫‧巴菲特 の 自我投資之道
臺灣理財教育 の 發展背景 & 私人研究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投資無法教,只能學!
康納曼《快思慢想》展望理論 & 決策加權


相關授課影片推薦:
個人投資の新技術:投資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