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好人變成有錢人》成為有錢人之前,要先成為好人


想成為有錢人,就要先成為好人,成為一個好人和成為一個有錢人需要遵守一樣的人生法則。


一、成功的秘訣



成功的關鍵在於「殷勤」,殷勤是指盡你最大的能力讓事情呈現最好的結果,所以這裡的殷勤不只是一般所認為的努力工作,更重要的是要聰明工作。聰明工作需要創意,而創意指的就是善用資源,將有限資源做最大的利用,例如,善用身邊的人力資源就是一種殷勤的表現。

一個人若想獨自完成某事,其能力是有限的,反過來,顧問的指導、合夥人的幫助或其他人的意見,卻可以讓你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大成功,在沒有尋找顧問或合夥人的幫助之前,你沒有資格說「我已經盡力了」、「我沒有辦法做得更好了」。

顧問或合夥人是指可以給你所需的見解、建議或任何實際幫助,協助你完成某一特定計畫、目標或夢想的人,當你閱讀杜拉克、韓第、巴菲特、科斯托蘭尼的書籍時,就等於是把他們當成你的顧問或合夥人。閱讀可以讓世界上最有智慧、最有錢的人們和你站在同一陣營。



相對於成功的關鍵 ── 殷勤,成功路上的地雷則是「無知」,無知指的是沒有仔細察看一件事就採取行動,這和你的聰明才智或教育程度無關。殷勤並非人的天性,無知才是,人天生會選擇最輕鬆的方法做事、隨波逐流,並想得到立即的滿足,殷勤是很辛苦的,所以大多數的人寧願天真地相信自己不會那麼倒楣、事情不會那麼遭,而在殷勤地鑒察事實、請教他人之前就採取行動。

例如,在熟悉一項投資理財工具之前就投入大量資金、在搞不懂保險合約之前就開始繳錢、將一筆大生意交給一個認識不深的「好朋友」處理、在尚未了解婚姻時就閃電結婚甚至有些人明明已經發現了警訊,還是天真地選擇忽略它,例如出軌、吸毒、酒後駕車、從事違反道德或法律的事情等,這些都是無知的表現。



然而殷勤只是一種做事方法,有了正確方法還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強烈的動機。目標的設定需要「願景」的描繪,而殷勤地達成目標,則需要「盼望」為動力。盼望是一種具有基礎的信心,希望且相信某一願望將會在某一特定時間內實現,信心之所以有基礎,是因為達成目標與否的決定因素是你可以掌控的,且你願意改變你的行為去配合達成目標所需的行動。

依照上述盼望的定義可知,沒有一個特定的目標,也就沒有所謂的盼望,要先有目標才有盼望,目標是將願景具體化再加上一個時間限制,目標又可以分化成幾個步驟和小任務,訂出這些較容易完成的小任務,有助於引起你的盼望,而每一次任務完成帶來的小成功,都更加強你對目標及願景的盼望。

★成功的秘訣就在於「願景」、「盼望」及「殷勤」結合。


二、人際與溝通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當投資理財遇見心理學】免費體驗課程

桃園八德市民大學
【當投資理財遇見心理學】5週免費體驗課程

時間:7/23()起,每週四1900~2100,共五週
地點:桃園市八德區綜合大樓(八德區福國北街220)
用書:《蘇黎士投機定律》寰宇

歡迎直接留言諮詢或報名!

2015年5月19日 星期二

石油衝擊》服從、從眾 & 團體思考


所有的數據都指出,世界石油的需求成長速度超過增產速度,這代表石油的蘊藏量即將耗盡,就算我們永遠用不光地球上所有的石油,但所有容易開採的油田,其產量都已開始下降,再繼續開發其他新油田的成本極高,並不符合成本。


石油耗盡對我們的影響超乎你的想像,當石油耗盡的時候,或甚至在那之前,我們的文明(或者說社會)就會面臨崩潰、滅亡的危機。沒錯,你沒有聽錯,文明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脆弱,尤其是愈現代、愈複雜的文明,壽命就越短。



複雜文明其實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機器,它會引導社會上的資源找出某種方法,去不斷解決問題一開始解決問題的成本低、報酬高,一方面因為遇到的問題較簡單,另一方面是資源還很豐富,但久而久之解決問題的成本變高、報酬變低,最後資源耗盡,而文明滅亡


例如羅馬帝國靠征服鄰國、霸佔穀物、奴役勞工等方式維持自己的需要,這種系統一開始運作很順利,但隨著帝國版圖擴大,管理起來日漸複雜,不但需要更龐大的公務員體系、公共工程、軍隊,也需要提供公民教育和社會福利,這些都需要財力,而財力都透過徵稅或貨幣貶值而來,但沉重賦稅導致地主拋棄家園,又造成食物減少,最後征服新領土、甚至連保衛自己領土的成本都大於報酬,掠奪者終於也成了他人的獵物。


從羅馬的例子可知,文明的崩壞和資源減少有關,但其實每一個文明都會遇上同樣的問題,而是否能熬過這樣的危機則和領導人有關,例如戴蒙(Jared Diamond)筆下復活節島的文明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復活節島的統治階級有一種傳統,是以建造石像來證明本身權威的合法性,石像愈大代表地位愈崇高。但樹立、搬運石像需要大量木材和樹皮絞成的繩索,更需要大量人力,三百年下來,復活節島居民竟然砍伐森林至一棵樹都不剩,沒有樹木導致沒有果實、無法造船捕魚、土壤流失而降低農作物生產,結果當然是文明崩毀。



回顧復活節島文化的崩毀,你應該也會感到不可思議,難道他們愚蠢到不知道停止建造石像好挽救食物嗎?就算領導人愚昧、難道整個島的居民都一樣無知嗎?


這和社會心理學上提到的三個概念「服從性」「從眾性」和「團體思考」有關。

「服從性」是指我們天生願意讓權威代替我們思考、有信任及服從權威的強烈傾向,以致於為了遵照命令,願意放棄個人責任、道德信念或創造性的意志選擇

「從眾性」是指在個人發現群眾全都明顯錯誤的時候,即使在沒有受到嚴厲強迫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和多數人做一樣的事、說一樣的話,而不是依賴自己原先的判斷行事


「團體思考」是指當一個團體在做決策時,常常因為要迎合領導者或爲了維持內部團結一致,而導致團體的心智運作效率、現實檢驗能力與道德判斷能力變差,而做出離譜的糟糕決策



當然,服從、從眾和團體思考並非壞事,因為人的一生中總是在和他人合作,當團體意見一致時工作會比較有效率,而讓較有能力的人擔任領袖也有助於目標的達成。但是一旦領導者心態過於封閉、過度自信、沒有察覺服從、從眾和團體思考的盲點,或甚至像復活節島的領導階層一樣不願面對真相、改變作法時,這些人性的弱點就會發生連鎖反應。

首先,領袖和領導團體在面對資源供應有限的危機時,受到團體思考的影響而無法做出正確決定,而大多數民眾會服從這些權威的話,其他更多的人則選擇和大多數人一樣,文明就此走上毀滅一途。所以談到文明為什麼沒落,不願改變、缺乏遠見這些亙古不變的人性缺點,可能是比資源短缺還重要的原因…


所幸只要整個社會願意認清問題、為了生存改變習慣,文明依然可以繼續生存下去。


面對資源短缺我們有三個選擇,第一個是減少社會複雜性,不過大家不會喜歡這個選擇的,因為這代表我們的社會會回到勞力密集的農業社會,不會有高科技、服務業、教育,唯一的工業是家庭工業,我們要自己修理東西而不是買新的、連生產基本的糧食都變的很困難,更重要的是,面對文明複雜性的突然喪失,隨之而來的恐懼可能先一步毀滅社會,就像遭受卡翠那颶風侵襲的紐奧良,社會規範在短短幾十小時內消失殆盡一樣。


第二個選擇是把文明的複雜性推展到配合長期永續生產能源的水準,也就是零成長的社會,這表示我們要嚴格控制資源、人口數量,且改變成以品質、效率,而非以數量、規模來衡量進步的文化,高消費會被視為罪惡、國家間要緊密合作、沒有任何國家(個人)能擁有超過其應得數量的資源。


第三個選項,也是最理想的選項,就是研發新能源,使得文明的複雜性還能繼續成長,事實上就目前面臨的石油危機而言,即使採取第一或第二的選項,終究還是要走向開發新資源一途,但國家必須投入像參加世界大戰一樣的決心及財力,若依照其結果而言(文明毀滅)是絕對值得的。

簡單說我們必須在「沉淪」、「停滯」與「放手一搏」之中選擇其一,而前兩者不過是治標不治本。



目前的情況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關於所謂的「替代能源」早在一九七○年代因政治因素所引起的石油危機時,就已大量投入研發工作,並有豐碩的結果,不過隨著政治因素退燒,石油價格隨之下降之後便不再重視。一九九○年代大家逐漸習慣穩定的油價,加上政府、媒體、金融市場等主流意見(和數據完全不符),都認為油價會維持在穩定的低價位、石油蘊藏量永遠都不會用盡,所以大家認為根本不需要開發替代能源。

所以所謂的只欠東風,欠的就是面對真相、跳出團體思考的勇氣、全心投入替代能源開發的決心,要知道的是,這次的石油漲價是因為石油產量減少、蘊藏量即將耗盡,而不是政治因素。


在這裡有一點要釐清的是,所謂所謂能源短缺的危機,其實不是學術界最重視的環境危機,而是更重要、更迫切的經濟危機。根據一九七○年代石油短缺的經驗、油價上漲會帶來通貨膨脹,一般而言通貨膨脹與經濟成長有關,而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有關,但是能源短缺、油價上漲所帶來通貨膨脹卻是伴隨著經濟衰退。


一般而言,面對通貨膨脹,政府的解決方式提高利率及稅賦,抑制經濟成長,希望造成經濟降溫,而面對經濟衰退,政府的作法則是降低利率及稅賦,增加資金流通,希望造成通貨膨脹。由於高齡化等影響,未來政府的支出及負債會持續增加,爲了舒緩政府及個人的債務, 面對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的兩難,較理想的作法應該是寧取通貨膨脹,不要經濟衰退。




除了領導階級扮演重要角色之外,個人更是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起責任。因為高通膨會摧毀個人的財富,而且在高通膨的環境下,過去大家認為風險較低的投資方法,如現金、債券、甚至是追蹤大盤指數的基金,在扣除通貨膨脹率(預計通貨膨脹率將超過兩位數)之後,實質獲利率都將是負的。


該如何保住自己的資產,甚至靠著石油危機賺大錢,雖然作者提出許多意見,但如何做決定終究還是要靠個人的智慧。畢竟市場的流行偏見常阻止預言成真,也就是說當大家都知道一個趨勢的時候,市場可能反而沒有反應,因為群眾都採取行動預防它成真,如果真的是這樣而使得石油耗盡(或全球暖化)的危機沒有發生,也許是最好的結果吧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石油衝擊》時報

相關文章推薦:

相關授課影片推薦:

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投資金律》投資產業3大支柱(券商、投信、媒體)


學習投資理財有最重要的四大領域:投資理論、投資歷史、投資心理和投資產業,每個領域都有需要深入研究的知識與智慧,想要長期投資獲利,這四大領域的學習缺一不可。

前三個領域中,投資理論不全是你想像中艱澀難懂的公式和論述,反倒是像「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種經濟學原則更為重要;另外,大多數投資人不是不看投資歷史,就是看得太短,導致不斷犯下投資史上重複出現的錯誤;而投資心理,則是實際操作時最重要的武器,向外可用以判斷市場氛圍,向內可檢視自己的投資決策。

至於最後一個領域,不但不是最不重要,反而是我覺得在四大領域中,最必須優先學習了解的領域。所謂投資產業不是指傳產業、金融業、科技業…要投資什麼產業才能賺錢。而是指和投資密切相關的三個產業:券商(經紀商)、投信(共同基金)和媒體。

由於這三個產業的工作內容和投資關係密切,所以常給人「投資專家」的形象。但我必須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什麼都可以相信專家,就只有投資不行。

原因一:影響投資結果的因素太多、太複雜,其中運氣又占了很大成分,所以根本沒有專家;原因二:從來沒有哪一個產業像投資產業一樣,和消費者之間存在那麼大的「利益衝突」,所以當他們提出「保證獲利」的投資建議時,你一定要搞清楚是「誰」保證獲利。



廢話不多說,馬上為大家介紹這投資產業的三大支柱:


一、券商(經紀商)

2015年4月8日 星期三

投資心理學:信心 & 一勞永逸


做決策或其他理性思考活動是很耗腦力的,為了節省大腦的資源,我們傾向於把大量資源 ( 時間、精力、金錢 ) 放在不用再額外做決策的地方,換句話說,我們喜歡「一勞永逸」

在財務上我們喜歡「終身險」、「年金險」、「定期定額」、或一套只須照做不須動腦的「神奇公式或策略」,如資產配置與再平衡。


在消費上我們喜歡「終身保固」、「終身會員」、「永久保證班」、或集各種功能於一身的「智慧型手機」、「信用卡」、「家電用品」。


在工作上我們喜歡「公家單位」、「大公司」、「大組織」、「終身僱用制」、「追求學歷與證照」或者一個只須聽命行事不需動腦的職位。




但在上述這些複雜、隨機、多變的領域,一勞永逸只是個迷思,根本不存在。愈想追求一次做對,就愈容易孤注一擲,愈可能承擔極大的風險、犯下極大的錯誤

人生不是一場有正確答案的考試,除了「俯視全局,回推排程」( eg.目標設定 & 制訂計畫 ) 之外,更重要的是遵守「漸進調適原則」:邊做邊學、邊學邊改

但同樣基於節省大腦資源理由,如果每件大小事我們都要隨時注意新的資訊來調整決策與行動,那會累死人。我們應該有意識地 ( 而非本能地 ) 善用「一勞永逸」的策略




誠如《動物本能》書中提到的:一旦我們相信一個人或一件事,便會停止搜集資料或理性分析,以便節省大腦資源。在人際關係的挑選上,如果一開始便只與真誠一致的君子來往,建立信任的友誼關係,便不用每次互動都要精打細算,深怕自己吃了悶虧。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處理麻煩最好的方法,就是一開始就避開。」所以和小人來往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和小人來往

例如一些不真誠、以「城府深」為榮的小人,或將人際關係建立在銷售產品上的保險業務員、傳直銷商、理專、房仲...等以佣金為主要收入的從業人員,每次和他們互動都要付出極大的成本,對於他們的每個看似善意的舉動,都要小心提防,那是事多麼累的事啊!


和朋友互動本是一件快樂的事,何必弄得自己像防賊一樣片刻不得閒。如果一開始就選擇不和這些人來往,便可「一勞永逸」,輕鬆愉快的享受每一次與朋友的互動。




另外許多生活中的事,如果可以盡量建立固定模式,便可省下許多時間精力,從事更重要的決策和理性思考活動

以我自己為例,三餐吃什麼幾乎都是固定的,一旦選擇幾家合胃口、品質良好的店家之後,便可建立長期關係;還有每天要穿什麼,也都幾乎固定幾件換來換去。


據我觀察,許多上班族每天要花許多時間、精力在挑選服裝和三餐上面,也許這是他每天唯一的快樂來源 ( 因為上班族都很痛苦 ),但卻浪費了每天僅存的自由時間,和寶貴的精神。所以當然沒有時間和精神去想更重要的事,例如增加專業能力、思考職涯發展、規劃人生方向...等。




最後,壞習慣很難戒除,這大家都知道。不過也因此,好事情也可藉由養成習慣來維持他。許多對自己有好處的事,例如運動、學習、閱讀,如果按照本能行動,根本不會有人主動去做。但利用「一勞永逸」的策略,空出固定時間來做這些事,便可不用每次都經過一番掙扎之後,才決定要不要做。

例如每天睡前閱讀、每天飯後散步、每週一、三、五下班後去上課...等。一旦空出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便不用每天下班就要做決定:今天是上課、加班、聚餐還是回家。針對確知對自己有益處的事,只要做一次決定,之後便可「一勞永逸」,不用每次都陷入天人交戰


我們的時間、金錢和大腦資源 ( 精力 ) 都很有限,無法在每件事上精打細算。所以要懂得在正確的地方當傻瓜 (一勞永逸 ),而在重要的時刻更理性地思考!





相關文章連結

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正向思考的科學與偽科學:替代強化 & 預期強化


在心中想像做出正確的行為,以及其正面後果,一來可增加操作的熟練度,達到「心理演練」的效果,二來會產生「預期強化」的作用,增加你去做對的事的動機。

例如投資人知道在股市相對低點應該進場,但對虧損的恐懼和未來不可知的焦慮會使得投資人無法有紀律地遵從低點進場的投資策略。此時若能靜下心來冥想自己有紀律地做出進場的動作,並在不久之後獲得正面報酬的結果,將有助於減少焦慮,以及增加正確投資的技能與動機。反之一味地「跟著感覺走」或逃避負面情緒,只會喪失投資獲利機會,甚至在低點殺出慘賠,並在下次類似情況不斷重蹈覆轍。

這和坊間激勵講師或書籍提倡的「正向思考」或「吸引力法則」有天大的差別!光是想像你想要的結果,並不會讓夢想成真,你必需有適切的目標和行動,並有紀律地練習,才能有助於達到目標。而正確的正向思考其實只能稍微減輕負面情續、增加正面情緒動機。


推薦:《交易者的101堂心理訓練課》寰宇、《大腦煉金術》寰宇、《投資人的大腦革命》財信


相關文章推薦:


相關授課影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