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基本分析 の 四個重大瑕疵


基本分析認為,真實價值可以透過仔細分析上市公司的未來盈餘而算出。最常使用的分析工具就是先由歐文‧費雪(Irving Fisher)提出基本運作規則(折現概念),而後由約翰‧威廉斯(John B. Williams)定下數學模型基礎的「股利貼現模型」。分析師透過上市公司各項財務資料,估算未來的股利、股利成長率以及預期報酬率(利率水準),便可算出股票的真實價值(合理價格)。

雖有看似合理的前提假設與強大的數學模型,但很可惜,基本分析很明顯是由磐石理論衍生出來的投資技術中,錯誤的一分支。它強調股票價值應該基於上市公司以股利型式所分配的未來盈餘,亦即目前的股利愈高、成長率愈大、股票就愈有價值,但分析師不但要預測未來成長率,還要預測成長多久,這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基本分析至少有下列4點重大瑕疵:

1.未來無法預測
任何大師都無法準確預測未來,然而卻有人相信分析師對長期成長率和持續時間的預測。即使是有智慧的人對未來趨勢發表看法,也不是從過去和現在的資料,去得知未來的精確數字,這是辦不到的。未來之所以叫作未來,就是因為它和過去及現在不一樣。未來永遠都會有隨機事件的產生,影響公司的盈餘和成長的預測。

2.真實資料取得困難
公司發表的財報必定經過修飾,在會計程序的合法彈性之內,一家公司可以做出10份數據大相逕庭的財報,公司當然會選擇最自己最有利的一份發佈,更不用說常發生公司作假帳、發表烏龍財報等事件了。難怪巴菲特說,企業財報就好像穿著比基尼的美女一樣,沒露出來的部分才是重點。

就算資料正確無誤,因為效率市場的關係,妳還要搶在所有人之前得出結論並做出操作,這幾乎不可能。根據效率市場假說的看法,消息發佈時,所有利多和利空早就已經反映在股價上了。

3.資料解讀過程漏洞百出
分析師估算公司未來盈餘與成長率的過程是非常主觀的,畢竟預估每年股利成長率5%成長10年,和每年股利成長率5.5%成長11年,根本沒多大差別,都是「預估」的。但這些小數點後幾位的些微調整,經過複雜的公式計算,卻可能讓分析結果從「不建議持有」變成「強烈建議買進」。

若說分析師真得很認真分析,而有個人獨到見解也就算了,大部分分析師根本能力不足,他們的分析結果都是「參考」其他分析師而來的,這使得所有分析師的分析結果呈現一種「既不客觀亦無主見」的詭異現象。

最嚴重的是,分析師和投資人之間與所屬公司之間,存在著極大的利益衝突。分析師為了順利取得相關資料,必須和上市公司的財務長打好關係。試想,如果分析師將某上市公司評為建議賣出,那他還拿得到下一次的資料嗎?仔細觀察分析師的分析結果,你通常看不到「賣出」的字眼。分析師說「建議買進」,就是「持有觀望」的意思;說「持有觀望」就是「建議賣出」的意思;說「不建議持有」就是「強烈建議賣出」的意思。

另外,分析師的分析結果其實在進行分析之前早就已經決定了,配合所屬公司的投資銀行部門替上市公司代銷股票等業務(通常金控業者最大的獲利來源),分析師必須將目標公司「分析」出預期想要的結果,否則投資銀行部門將會損失重要的客戶,使所屬公司產生虧損。

4.市場可能不會回頭修正
就算上述問題都解決(怎麼可能!?),買進或賣出股價被低估或高估的股票,就一定能獲利嗎?首先,到底多低叫低估、多高叫高估,標準為何?市場價格一定會回歸真實價值嗎?要花多久時間才能回歸?事實上高估或低估根本就沒有標準,而且常常被認為高估的股票竟繼續上漲、成為股王;低估的股票還會繼續下跌,說不定還會下市!

總而言之,即使券商和投信投顧有龐大的分析師團隊,每天煞有介事地分析股票,並做出操作建議。但基本分析終究必須倚賴對未來成長幅度和成長期間的預測,這使得基本分析所強調堅若磐石的基礎,變得不如宣稱的穩固。


相關文章連結:

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周舜欽 接受台師大學術訪談 Q & A


Q:請您大約談一下目前在工作、生活及財務上的整體近況、生活心得,以及印象深刻的事?

A:我目前的生活正不斷朝向我理想中的生活形態邁進。我理想的生活形態是:擁有價值觀相近且提供安全依附感的人際關係以自由工作者的形態從事符合自己天賦及有意義的工作擁有能讓自己全心投入熱愛事業而能無後顧之憂的財務狀況、以及成為一個蓬勃換發(eudaimonia)與自我實現(self-actualized)的人,亦即充分發揮潛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以上述目標來檢視我的生活,我已逐漸將過去非主動選擇的不良人際關係(如親戚、同事、同學)做有計劃的捨棄,並投入更多時間和精神,與主動挑選過濾、價值觀相近、同頻率的善友來往。這不但使我的正向情緒增加、負向情緒減少,生活滿意度提高,連因為童年經驗形成的不安全-迴避型依附關係,也因為參與優質的學習社群、結交親密善友而有所改善。

在工作方面,我於今年(2012)初辭去白天全職工作,結束過去6年身兼:研究所學生、社教機構志工、白天全職工作、晚上的創業與學習工作的型態,目前全心投入創業與學習工作。因為有較多時間可以閱讀學習、自我探索、思考及規劃未來,我對自我的了解及未來的方向更加清楚與堅定也因為生活步調較悠閒、生活較有意義感,連帶我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健康程度都有大幅改善。

在財務方面,由於持續專研投資理財與投資心理學相關領域知識,使我在股票投資市場也有所斬獲:包含2008年底至2009年中的融資操作獲利約100%2010年中初至年底放空操作獲利約20%,以及2012年初至年中的放空操作獲利約20%。此乃是我能無財務憂慮而辭掉白天全職工作的原因之一。

除了投資獲利外,學習投資理財與投資心理學相關知識,也使我在理財與消費決策上更聰明,包含不購買錯誤金融商品,如保險、基金、傳直銷、房貸、車貸、衍生性金融產品…等。大部份上班族不斷喊窮的原因,其實不是因為賺得不夠,而是花了上述這些不該花的錢所造成的。

而學習正向心理學也間接或直接影響我的金錢及消費觀念,包含:金錢只是工具而非目的,目的乃是過幸福快樂且有意義的人生;以及,真正能帶來快樂的事物通常不須花費太多金錢,例如良好的人際互動、投入工作的心流、閱讀學習的快樂等;反之,花費大筆金錢消費,如吃大餐、買名牌、住豪宅、開名車、出國旅遊等,皆無法帶來真實的快樂

一旦獲得正確的知識與觀念,便可在大幅減少花費的同時,又大幅提升幸福快樂程度

而在我的生活逐漸朝正向轉變的過程中,觀察到一些況狀很有意思。我發現大部分成年人自學校畢業後就不再學習,而在校期間的正規學習又與真實社會環境有所差距,導致大部分人的生活充滿忙碌、壓力與不快樂。另外,缺乏財務智商胡亂投資,又導致財務狀況不佳、經濟壓力大。加上每天遭遇負面人際關係的影響,造成長期持續的負面情緒好不容易有休假機會,為了舒壓又陷入高額消費的惡性循環中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曾經想將我所經歷正向改變的過程與方式,分享給周遭的人,但他們不但無法接受,反而排斥我的做法與想法,寧願繼續過著上述的悲慘生活。這讓我了解到,社會最大的貧富差距,不是外在物質的差距,而是內在智慧的差距。是因為學習與不學習的差距,先造成巨大的智慧鴻溝,才進而造成外在的貧富差距。而誠如蘇格拉底所言:「智慧是無法教的。」我也愛莫能助。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救國團【新北市-蘆洲終身學習中心】兒童理財營


時間:
1/21()1/23()1/28()2/6()09:00~12:00,共四堂。

地點:
(捷運徐匯中學站2號出口/新北市-蘆洲終身學習中心)

對象:國小3~6年級學童

費用:2,200元 (1/16前報名可享88折優惠喔!)


課程簡介:
正確的理財觀是最有價值的傳家寶!給孩子一個懂理財的腦袋,讓他富足自己的口袋。培養孩子的財務智商FQ,擁有金錢使用的正確觀念,才能掌握財富優勢。

授課方式:
透過繪本及書籍,用說故事和玩遊戲的方式,讓孩子了解:
1.金錢是什麼?
2.如何理財?
3.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衝動並聰明消費。
4.建立良好的金錢觀

課程大綱:
1/21(金錢的歷史:錢從哪裡來?
1/23(聰明消費有一套
1/28(小學生學經濟懂理財
2/6(金錢買不到的富足


諮詢專線:02-82859528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操作制約》別人怎麼待你,都是你教他的!

操作制約 ( operant conditioning ) 


操作制約 ( operant conditioning ) 可視為一種「學習型態」,主要藉由行為的後果來影響行為表現。操作制約常使用之5種技術如下:


予刺激
移除刺激
停止刺激
行為增加
正增強
負增強


行為減少
正懲罰
(第Ⅰ型懲罰)
負懲罰
(第Ⅱ型懲罰)
消弱

正增強 ( positive reinforcement ) :在個體某種行為表現後,施予某種刺激 ( 施予個體喜愛的事物 ),使得該行為表現增加。例如,在學童主動回答問題後,教師便給予口頭獎勵或獎品,以增加學童回答問題的次數

負增強  ( negative reinforcement ) :在個體某種行為表現後,移除某種刺激 ( 移除個體嫌惡的事物 ),使得該行為表現增加。例如,教師規定如果學童專心上課,並在課後測驗中獲得高分,便可以不用寫回家作業,如此便可增加學童專心上課的程度。

正懲罰 ( positive punishment ) : 在個體某種行為表現後,施予某種刺激 ( 施予個體嫌惡的事物 ),使得該行為表現減少。例如學童如果亂丟垃圾,教師可請學童負責班級環境之清潔,以減少學童亂丟垃圾之行為

負懲罰 negative punishment ) 在個體某種行為表現後,移除某種刺激 ( 移除個體喜愛的事物 ),使得該行為表現減少。例如,小孩在家中玩具亂丟後,家長便沒收該項玩具,以改善小孩玩具亂丟的情形

消弱 ( extinction ):在個體某種行為表現後,停止某種刺激 ( 不施予且不移除個體喜愛或嫌惡的事物 ),使得該行為表現減少。例如學童每次故意吵鬧,便可獲得教師的關注,故不論老師如何懲罰,吵鬧的行為依然不減,此時教師改為對學童的故意吵鬧予以忽視 ( 不關注 ) ,則故意吵鬧的行為便會逐漸減少。


操作制約的注意事項



正如上述例子,操作制約在兒童教養及教育上有許多應用之處,但由於
教育不同於訓練,前者的目的不只是塑造孩子行為,諸如人格發展、道德觀念、依附關係、自我探索...等議題更為重要。因此使用操作制約須注意以下事項: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行為主義》只看一個人怎麼做,不聽一個人怎麼說


演化人類學家羅賓‧鄧巴150法則》 ( 商周 ) 中分析了大腦演化與人際關係數量間的關係,發現靈長類動物的群體大小,和大腦新皮質的相對大小,具有高度相關性


而對人類而言,由於大腦的限制,我們大約只能同時維繫約150個人際關係鏈結。其中最親密的大約只有5人,較常來往的則大約有15人。






由於建立人際關係是人類在演化上的優勢,它使得人們互相幫助、擁有更多生存資源,所以我們非常擅長建立人際關係;相對於我們的祖先,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對現代人而言非常簡單,反而不擅長切斷不良的人際關係,成為了我們的困擾



理論上,我們應該花最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最核心的5~15人身上,但實際上我們卻常常花最多時間和討厭的主管、同事或客戶在一起,這些人在主觀認定上,說不定連150人的名單都進不了呢!

選擇朋友最重要的是想法與價值觀的契合。但要了解一個人內心的想法,需要很長時間的相處、真誠一致的互動、專注的同理傾聽。問題是一個人的時間與情感資本有限,不可能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


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秘訣,在於認識初期的篩選,與定期切斷不良的人際關係。而針對社交場合的萍水相逢者,或人際關係圈最外圍的點頭之交,最方便的方法便是「只看一個人怎麼做,不聽一個人怎麼說!」

一個剛認識的人,只要出現不守信用、不尊重人、或任何和你價值觀衝突之外顯行為,就大膽對他說出「You're fired!」,一個小小動作就能讓你的幸福程度大大提升!


相關文章連結

誰才是我的菜?

內向者的達蜜部落

《沒有名片,你是誰》麥格羅希爾

《沒有名片,你是誰》「我/我們」哲學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103-1春季班【中山社區大學】親子教養讀書會



【中山社區大學】─親子教養讀書會
3/7(
)起,每週五19:00~21:50,共18

103-1
推薦課程,學分費5折優惠(1500)
1/4(
) 10:00~16:00 教學成果展現場報名,再省報名費200元喔!
(
成果展地點:長春國小-台北市中山區長春路165)

【課程簡介】這是一個專屬於父母的學習社群。透過專業導讀與團體討論,目的在增進親職教育的知能。同時藉由其他父母建立支持關係、交流教養心得,共同分享孩子成長的喜悅。

【進行方式】每次上課以精選書摘為閱讀材料。前60~90分鐘由教師授課導讀,其餘時間由教師引導同學進行團體討論、回饋與提問,將理論實際運用於教養的實際問題中。

【課程大綱】
週次
主題
內容
1
史賓塞的快樂教育1
孩子是家中的一面鏡子
2
史賓塞的快樂教育2
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夠不教
3
教養大震撼1
自尊心迷思應該淘汰了
4
教養大震撼2
為什麼贏在起跑點不算贏?
5
幹嘛要有小孩?1
讓你啞口無言的育兒真相!
6
幹嘛要有小孩?2
育兒真讓人心力交悴
7
兒腦開竅手冊1
腦部的可塑性是有極限的
8
兒腦開竅手冊2
如何讓孩子腦袋更靈光
9
公民素養週
原課程停課,需選讀至少一門公民素養課程
10
心智地圖1
解讀孩子大腦的密碼
11
心智地圖2
偷窺孩子的心智高峰
12
發現孩子心中的精靈1
根本沒有真正的教孩子教條
13
發現孩子心中的精靈2
引導孩子的內在天賦
14
QBQ教養問題背後的問題1
父母總是有太多的藉口
15
QBQ教養問題背後的問題2
成為傑出的父母,記住,孩子在看我們怎麼做
16
孩子如何成功1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新教養方式
17
孩子如何成功2
品格產生的正向力量
18
邁向目的之路
幫助孩子發現內心的召喚

【報名諮詢電話】02-25973371 ( 週一~週14:00~21:00、週六09:30~12:00 )

【報名簡章】


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投資心理學》從眾行為 & 資訊階流


凡人皆有「從眾」的傾向。由於缺乏決策所需的資訊和知識,以及尋求融入群體之歸屬感,我們傾向跟隨多數人腳步,作出與大部分人相同的決策與行為。

在小事上從眾,可節省時間和精力;但重大的事情上從眾,例如生涯規劃、婚姻愛情、投資消費,則會讓我們平庸抑鬱,甚致損失慘重。









相關文章連結
行為經濟學家眼中的金融海嘯
行為財務學:損失趨避 & 框架效應
《動物本能》動物精神 & 非理性繁榮
投資心理學:信心 & 一勞永逸
投資心理學:投資虧損的雙倍衝擊
《再想一下》行為經濟學:誘因 & 金融海嘯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投資人宣言》投資產業 3 大支柱:券商 投信 媒體


在美國的每一個城市的天黑之後,人們會避開某些治安警戒區。在投資的大都會裡,情況也差不多,只有一點點不同,在這裡,你連離開家門50公尺都不敢。

謹慎務實的投資人會將金融業者建構的世界,全部視為警戒區。包括投資產業三大支柱「券商」「投信」和「媒體」,以及其他金融投資相關產業。金融投資產業排放至投資環境中的毒性汙染,比第三世界國家的煉油廠還要多。在這裡你幾乎無法相信任何人。


投資一定要自己學、自己操作,如果因為偷懶、想不勞而獲,而將投資理財假手他人,如理財專員、投資顧問、保險業務員…等金融從業人員,那等於「是請鬼抓藥單」,注定要虧本!如果你覺得我們的說法太過主觀,請聽聽實務界和學術界的大師們如何評論金融投資產業:

巴菲特風趣地比喻:「永遠不要問理髮師該不該理頭髮了(意指金融投資產業只會做出對自己有利的建議)。」

勝間和代則直言不諱:「金融機構是合法的詐騙集團!

威廉‧伯恩斯坦語帶諷刺地說:「證券經紀人服務客戶的方式,與銀行大盜服務銀行的方式完全相同。

高柏瑞解釋金融業在結構上與投資人產生利益衝突的必然性:「資本主義下,金融業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的做法,乃是無罪的詐欺

墨基爾更是直接大聲疾呼:「開除你的投資顧問!


投資產業三大支柱的工作內容和投資關係密切,所以常給人「投資專家」的形象。但我必須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什麼都可以相信專家,就只有投資不行。

原因一:影響投資結果的因素太多、太複雜,其中運氣又占了很大成分,所以根本沒有專家

原因二:從來沒有哪一個產業像投資產業一樣,和消費者之間存在那麼大的「利益衝突」,所以當他們提出「保證獲利」的投資建議時,你一定要搞清楚是「誰」保證獲利


投資產業 3 大支柱一覽表:


券商(經紀商)
投信(共同基金)
媒體(平面&電視)
獲利來源

1.手續費 & 買賣價差

2.替上市公司代銷股票


1.續費(約1.5%

2.管理費(約每年2%


1.廣告收入

2.銷售量(收視率)

利益衝突

1.交易次數越多,對券商越有利,對投資人越不利。

2.分析師推薦的股票,對券商有利,對投資人不利


1.投信只重視基金規模,而非投資人在意的投資報酬。

2.投資時間越久,投信的管理費收入越多,投資人的成本越高。


1.只會重視主要客戶(廣告商)的利益,而不在意次要客戶(投資人)的權益。

2.報導故事而非事實,永遠看多而非看空,有助於增加銷售量(收視率),卻不利投資人決策。

錯誤 投資策略

1.技術分析 & 基本分析,前者增加交易次數,後者存在利益衝突。

2.停損策略:徒增交易次數而無異於股票獲利。


1.在熱門時間,買進熱門基金,有助於擴大基金規模,但通常使投資人買在高點。

2.長期持有 & 定期定額,增加投信管理費收入,卻增加投資人成本。


1.看財經雜誌(節目)學投資,資訊已被投資產業壟斷。

2.向投資成功人士學習投資方法,無法複製成功。







相關文章連結
接受《Smart智富》月刊專訪
投資產業三大支柱(券商、投信、媒體)
《Smart智富》月刊專訪 全文
《肯恩費雪教你破除50個投資迷思》陰性建議
《漫步華爾街》投資理論 4 大取向
金融研訓院 周舜欽演講「投資產業的資訊壟斷」
金融研訓院「兒童理財教育:身教重於言教」
《再想一下》行為經濟學:誘因 & 金融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