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天才密碼》擁抱你的負面情緒


我先前曾發表「情緒管理的迷思」一文,說明高EQ不等於沒有情緒。其實對於情緒的誤解,早在古希臘時代就開始了。從柏拉圖、笛卡兒到佛洛伊德等人的論述,乃至於傳統經濟學的假設,一向都輕視情緒,認為情緒是干擾人類做出理性判斷的元兇。其實看似不理性的情緒,背後有著超乎你我想像的驚人智慧



擅長自我覺察的人可能觀察到,情緒和「預期」有關,每當事實符合或高於預期時,就會產生正面情緒,相反地,事實不如預期時,則會產生負面情緒。近年突飛猛進大腦神經科學,便從大腦的生理結構中證實了這一點。


關鍵就在於大腦中的「前扣帶皮質」,裡面充滿了「多巴胺神經元」,它們最喜歡「預測」。它們從過去眾多經驗裡所建立的模式,去預測即將發生的事(例如每次修剪頭髮,隔天就會獲得男友的稱讚,這在妳腦中便形成一種模式),一旦事情的發展如你預料(男友果然稱讚妳),腦中的多巴胺就會短暫地激增,讓你產生正面的情緒,但如果事情發展不如遇預期,也就是模式遭到破壞(男友根本沒發現妳剪了新髮型),腦中多巴胺神經元就會罷工,引起負面情緒。


這個過程常常是在意識之外進行的,根本察覺不到,往往在你理性分析的大腦還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你的情緒早就告訴你一切了。

例如一位正妹理專,向你介紹一種既無風險,又高報酬的金融產品,談話過程中不時透露他對你的好感,還不斷提出許多優惠方案,一切看起來是如此完美,但你不曉得為什麼就是感覺不對勁,有種不安的情緒。這時你最好相信你的直覺,少碰為妙。因為的不安的情緒很可能是你的大腦察覺到一些很細微的線索,正在警告你「一件事情好到不像是真的」,就不是真。


我們以為直覺與情緒是沒來由地產生、是不理性的象徵,事實上情緒再理性不過了。那是將你的無數次真實經驗、無數個的細微線索,濃縮成相關的模式,好讓腦袋能預期接下來會發生的事,以便你做出更正確的決策。

例如「害怕」代表危險必須逃跑的訊號;「緊張」讓你集中精神應付重大的挑戰。如果一個人沒有情緒,光憑他的理性判斷,由於要考慮的線索太多,他根本下不了決定。

還沒完呢!大腦的能耐不只如此,他不只會偵測錯誤的預測,還能從錯誤的預測中回過頭來修正模式,以便因應新的事實(例如:男人就是注意不到這些小地方,如果我主動說剪了頭髮,他還是會稱讚我的)。


意思就是每次我們犯錯或遇到新鮮事,你的腦細胞就會忙著改變自己,而這就叫做學習能力,也是人類優於其他動物和電腦的地方。一個人若是缺少情緒,或刻意逃避負面情緒,便會不斷犯相同錯誤,在任何領域都無法精進。

物理學家波耳曾經替「專家」一詞下過定義:「專家就是一個在很窄的領域裡,犯過所有可能錯誤的人。」專家並非天才,而是經過無數次的刻意練習才能成功。

練習的重點在於「質」而非在於「量」。最有效率的練習就是不斷反覆思考犯錯的地方,也就是那些負面情緒產生的原因,並不斷修你的策略,直到這一切全都內化,你只要看一眼,光憑直覺就能做出正確判斷的時候,你就成為該領域專家。


成功的經驗,乃至於別人的稱讚,雖然能令你產生正面情緒,增強你的信心,卻無助於精進你的實力,導致那種信心是虛假的、經不起挫折考驗的,更何況所謂的「稱讚」,常常是一種「控制」,在職場上尤其如此。

相對地,錯誤所帶來的負面情緒,正是讓你腦袋得以修正的良方。不要擔心犯錯、不要害怕失敗,那些都是絕佳的學習機會。

坊間對「正面思考」的崇拜,已經到達宗教狂熱的境界了,而且其中參雜許多毫無科學根據的論述在此,根據科學研究的結果,卻和大多數激勵講師、勵志書籍相反的建議是,把焦點集中在錯誤上,並擁抱你的負面情緒吧!


相關文章推薦:

情緒管理的迷思

穩定其實不穩定

《川普清崎點石成金》創業家 5 大特質

《馬斯洛人性管理經典》論 結構性VS.非結構性

SQ》情緒感染 & 鏡像神經元

風險 3 大層次:投資風險大?不投資風險更大!

勇於冒險

投資幻象》模擬投資競賽 の 後遺症


相關授課影片推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