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EQ》這本書出版,在台灣創下亮眼的銷售數字,但因為內容艱澀難懂,所以銷量雖好,真正看完這本書的人卻不多。就在大多數人對情緒智商、情緒管理...等概念似懂非懂的情況下,EQ這名詞竟也廣為運用,甚至到達濫用的地步。但最糟糕的知識就像這種似是而非的知識,而最糟糕的智慧就是有傳統沒智慧的傳統智慧,因為通常讓我們受傷最深的,不是我們不知道的事,而是我們信以為真,但卻是錯誤的事。
首先,情緒管理的第一課就是接納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壓抑或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情緒是很正常的,這點是一般人對高EQ最大的誤解,認為EQ高就是不能生氣。事實上,一個完全不生氣、不和人吵架的人,反而其情緒管理是有問題的,和別人的溝通也不一定良好,因為吵架有時是一種激烈的溝通。
所謂的情緒管理,管理的重點不在於情緒本身,而在於引發情緒的人事物。如果把重點放在情緒本身的管理,例如一些放鬆的技巧、運動、娛樂、轉移注意力...等,都只是治標不治本,甚至一些不當的宣洩,如大喊、大哭、摔東西、搥打牆壁...等連續劇或電影常出現的方式,反而會因為生理反饋,使自己越陷越深、不可自拔。情緒管理的重點還是必須回到問題的解決、檢討和預防。
例如,某同事上次跟你借了一支筆没還,這次又要向你借的時候你就不應該借他,這時候你還沒有很生氣,可以好好說,甚至用開玩笑的口氣跟他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但一般人的作法剛好相反,為了不讓場面太難看還是選擇借他筆,而他每次都不還,等到有一天你身體剛好不舒服的時候他又剛好跟你借筆,這時你情緒一發不可收拾,開始大聲咆哮,主管和同事過來關心,不但不體諒你,還說「只是一支筆嘛,你幹麻那麼計較,你喔~就是EQ太低啦...」這時候你說你會不會氣死。
換句話說,不是不能生氣,而是要在事情一開始、情緒還能控制、只有一點點不高興時表達出來,這時候你還能好好說。忍住不說是害怕破壞人際關係,但容忍卻是破壞人繼關係最大的兇手。
日常生活中的情緒管理還算小事,長期工作、生活壓力的管理更是重要,這時候終身學習就扮演重要的角色。以我擔任投資心理學講師的經驗,許多人的壓力其實來自不必要的經濟負擔,例如房貸、車貸、保險或是不必要的消費,還有更多人是因為不開心所以去消費,欠下一大堆卡債,而這些都是缺乏財金智慧和心理學常識的結果,是可以藉由學習改善的。
但終究有一些人事物及環境是我們無能為力的,這時候你就必須選擇離開,雖然這需要學習和勇氣,因為對一般人而言,在不學習的情況下,忍受痛苦比改變容易。但你一定要做到,因為負面情緒對你健康的影響出乎你的想像,甚至對週遭的人的影響也很大。
已故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未來的歷史學家回顧歷史時,會認為20世紀最大的發明不是網際網路或電子商務,而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擁有選擇的自由,然而人們卻沒有好好利用它。」所以不論你的工作、生活或人際關係讓我們多麼不開心,我們都有選擇的自由,即使所有事都不是我們能選擇的時候,你還能選擇面對它的心態。快樂不是來自外在的事物,而是我們面對外在事物時的心態。
--
相關文章推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