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90%的不幸是起因於人不了解自己、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弱點,甚至是自己真正的優點。大部分的人在走到人生盡頭時,幾乎都還是對自已一無所知。
─西尼‧哈里斯
你認識你自己嗎?當我們要向別人介紹自己時,通常會遞上我們的名片,並按照名片上的所屬單位、頭銜來介紹自己。但你真的認識你自己嗎?
除了我們的成就外,我們是誰、又會變成誰?除了職稱外,我們為這份工作帶來了什麼?除了聯絡方式之外,別人還需要知道我們的哪些事,才能與我們有所連結?
自我了解是一個持續一生的重要課題。唯有當你夠了解自己,才有機會發揮潛能,並找到人生的意義。而唯有當妳的人生有意義,每天的生活才會有目標與動力。
人們終其一生追求的「幸福」是一種過程,而不是一個終點。如果你夠了解自己,能在每天的工作及生活中發揮潛能、追求有意義的目標,進而發現自己在世界上的價值,那麼,幸福在你每天的生活裡。
本書闡述「我/我們」哲學,將上述那些抽象而重要的「大哉問」,化為較具體明確的步驟,引導讀者透過「我」途徑來了解自己,以及透過「我們」途徑來找到自己在世界上存在的意義。
一、「我」途徑:形成自我領導主張的內在旅程
(一)發掘真實的自我
思考:我有哪些獨特的本領和特質?其中有哪些是被遺漏的?
練習:給自己一個新頭銜
提示:和你名片上的職稱不同,職稱只代表你在組織中的位置和角色,但它所呈現出來關於真實的你並不多。
例如我們辦公室的小茹,他的職稱是「專案助理」,但他自稱的非正式頭銜是「康樂股長」,他喜歡規劃活動、發起同事的午餐約會,和辦公室的下午茶時間。從來沒有人把這些責任派給他,但他就是壓抑不了內心的那個康樂股長。
(二)建立意義
練習:找出一些你人生中曾發生的負面經驗或艱難時刻,也許就是現在。
思考:
(1)這個經驗對我有什麼「意義」?
(2)我可以做哪些「有意義」的事來使情況改善?
(3)現在這個經驗對我而言產生了哪些「新意義」?
提示:當你遇到一些重大打擊而不知道該怎麼辦時,你該做的事是「反省」與「重建」。反省是指「跳脫開來思考」;重建則是指「以正面的角度重新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三)信守承諾
思考:我曾經對別人或對自己許下哪些承諾?我現在行為,有沒有實現這些承諾?例如「把家人當作生活重心」、「飲食均衡與持續運動」
練習:過去的重要經驗中,或建立意義的過程中,曾使你許下哪些承諾。挑選一個重要承諾,用一句話寫下來,並開始在生活中實踐這項承諾。
提示:個人的價值觀太過抽象,而一個人所作的內隱的或外顯的「承諾」,就代表一個人的價值觀,也就是一個人最重視的是什麼。唯有用行為實踐你的承諾,你才能為你的人生負起責任,也才不會讓「意義」淪為身外之物。
二、「我們」途徑:為人服務的外在旅程
(一)選擇服務
必須先體認到:所有人是同舟共濟的,我們無法單獨存在,要透過別人才能真正存在。當你選擇服務別人,你的能力和資源會不但不會減少,反兒還會增加。
(二)培養關懷的能力
除非我們培養出關懷的能力,否則我們無法了解他人的需求,也就無法真正地為他人服務。而關懷並不需要親暱或親近,而是出自對他人的尊重,以及「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的認知。
一旦我們在情緒或心理上和別人切割開來,我們就會開始向下沉淪。
(三)帶來有意義的改變
發現需求並選擇服務,我們才能在真正需要我們的世界裡發揮自己。拋開現有問題的挑戰與急迫性,從他人的需求和自己的天賦中去尋找著力點,為他人、組織或社會帶來有意義的改變。
學習心理學最重要的目的與功能,不在於了解別人在想什麼,而是了解自己。這同時也是【投資╳心理學╳書院】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希望藉由閱讀與正向心理學的推廣,使課程參與者皆能越來越了解自己。
相關文章推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