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周舜欽 接受台師大學術訪談 Q & A


Q:請您大約談一下目前在工作、生活及財務上的整體近況、生活心得,以及印象深刻的事?

A:我目前的生活正不斷朝向我理想中的生活形態邁進。我理想的生活形態是:擁有價值觀相近且提供安全依附感的人際關係以自由工作者的形態從事符合自己天賦及有意義的工作擁有能讓自己全心投入熱愛事業而能無後顧之憂的財務狀況、以及成為一個蓬勃換發(eudaimonia)與自我實現(self-actualized)的人,亦即充分發揮潛能、對社會有所貢獻。

以上述目標來檢視我的生活,我已逐漸將過去非主動選擇的不良人際關係(如親戚、同事、同學)做有計劃的捨棄,並投入更多時間和精神,與主動挑選過濾、價值觀相近、同頻率的善友來往。這不但使我的正向情緒增加、負向情緒減少,生活滿意度提高,連因為童年經驗形成的不安全-迴避型依附關係,也因為參與優質的學習社群、結交親密善友而有所改善。

在工作方面,我於今年(2012)初辭去白天全職工作,結束過去6年身兼:研究所學生、社教機構志工、白天全職工作、晚上的創業與學習工作的型態,目前全心投入創業與學習工作。因為有較多時間可以閱讀學習、自我探索、思考及規劃未來,我對自我的了解及未來的方向更加清楚與堅定也因為生活步調較悠閒、生活較有意義感,連帶我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健康程度都有大幅改善。

在財務方面,由於持續專研投資理財與投資心理學相關領域知識,使我在股票投資市場也有所斬獲:包含2008年底至2009年中的融資操作獲利約100%2010年中初至年底放空操作獲利約20%,以及2012年初至年中的放空操作獲利約20%。此乃是我能無財務憂慮而辭掉白天全職工作的原因之一。

除了投資獲利外,學習投資理財與投資心理學相關知識,也使我在理財與消費決策上更聰明,包含不購買錯誤金融商品,如保險、基金、傳直銷、房貸、車貸、衍生性金融產品…等。大部份上班族不斷喊窮的原因,其實不是因為賺得不夠,而是花了上述這些不該花的錢所造成的。

而學習正向心理學也間接或直接影響我的金錢及消費觀念,包含:金錢只是工具而非目的,目的乃是過幸福快樂且有意義的人生;以及,真正能帶來快樂的事物通常不須花費太多金錢,例如良好的人際互動、投入工作的心流、閱讀學習的快樂等;反之,花費大筆金錢消費,如吃大餐、買名牌、住豪宅、開名車、出國旅遊等,皆無法帶來真實的快樂

一旦獲得正確的知識與觀念,便可在大幅減少花費的同時,又大幅提升幸福快樂程度

而在我的生活逐漸朝正向轉變的過程中,觀察到一些況狀很有意思。我發現大部分成年人自學校畢業後就不再學習,而在校期間的正規學習又與真實社會環境有所差距,導致大部分人的生活充滿忙碌、壓力與不快樂。另外,缺乏財務智商胡亂投資,又導致財務狀況不佳、經濟壓力大。加上每天遭遇負面人際關係的影響,造成長期持續的負面情緒好不容易有休假機會,為了舒壓又陷入高額消費的惡性循環中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曾經想將我所經歷正向改變的過程與方式,分享給周遭的人,但他們不但無法接受,反而排斥我的做法與想法,寧願繼續過著上述的悲慘生活。這讓我了解到,社會最大的貧富差距,不是外在物質的差距,而是內在智慧的差距。是因為學習與不學習的差距,先造成巨大的智慧鴻溝,才進而造成外在的貧富差距。而誠如蘇格拉底所言:「智慧是無法教的。」我也愛莫能助。


Q:可否為我們簡單說明「投資心理學」是什麼?以及對學習者有什麼幫助?

A:投資心理學其實就是決策的科學,故不只對投資理財有幫助,舉凡生活中的大小決策,如消費購物、婚姻愛情、職涯發展、人際關係、自我管理,接有助益。

以我自己鑽研投資心理學的經驗而言,對我的幫助之一在於,知道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找回主控權。面對人生重要的決策時,不應該盲目跟隨群眾做法、受限於社會文化慣例、或受其他人際壓力的影響凡人生重要的事,皆要主動學習,以便能做出最適合自己、對自己最好的決策

例如,一般人的職涯發展大多採被動的發展方式,只要有薪水收入即可,並不會認真思考在工作中是否有學習成長,工作是否能符合天賦、發揮潛能。而離開公司通常是被裁員,或對某些負面因素忍無可忍。相對地,我辭去上個工作完全是基於自我了解與職涯規畫,所做出的主動決策。換言之,我對自己的工作擁有較多的自主權、承受較低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因而對現在的工作也有較高的滿意度與意義感

對於其他如人際關係、消費購物、投資理財等生活面向,我也都因為有意識的掌控,而逐漸產生正向的改變。


Q:在學習前後,您對投資風險的概念有何重大轉變?

A:在充分學習前,我認為投資的風險很簡單,就是賠錢的可能性。換言之,一個投資商品的賠錢的機會很大,便是風險很大。由此觀之,我當時認為投資風險的不同,關鍵在於投資商品的不同。

在鑽研多年後,雖然對各種投資商品的風險(如價格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以及通貨膨脹及機會成本的風險,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我認為投資最主要風險並不是來自於投資商品,而是來自於投資人投資人若沒有學習正確投資理財及投資心理學相關知識,則犯下投資心理偏誤,以及使自己暴露在巨大風險之下,進而產生虧損的機會自然就會很大


Q:在學習前後,您對投資報酬的概念有何重大轉變?

A:在充分學習前,我認為投資報酬當然越高越好。但在持續學習後,知道報酬與風險乃是一體兩面,想要獲取高報酬就必須承擔高風險,也就是所謂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所以報酬並非愈高愈好,而是必須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承擔虧損的財務能力)以及風險忍受力(忍受虧損的心理韌性)有多高,再據此訂定預期報酬目標(或資產配置)

此外,只要是投資皆會有風險和不確定性,也就是說即使定下報酬目標也不一定會實現。故投資的目標不應鎖定在獲取報酬,而應鎖定在避免虧損。只要能避開重大虧損,長期而言就能賺取高於市場平均的報酬(因為避開了市場重大熊市)。


Q:在學習前後,您的投資資金配置上,有何重大轉變?

A:我個人是採取先學習再投資的方式(亦建議一般人應採取此方式,以避免大部分不必要的虧損),因此在學習前並無資產配置方式可供比較。

但就廣義投資而言,在持續學習之後,我變得花費較少金額在容易適應的物質享樂上,例如吃大餐、娛樂、旅遊等花費,而增加在自我投資上的花費,例如上課、聽講、買書等

在時間運用上,我變得花較少時間與精神再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無意義的社交活動以及負面的人際關係上,花較多時間與精神在有熱情、有意義的工作上、學習上、互相重視的善友身上


Q:可否請您跟我們分享,您覺得投資的目的為何?

A:我認為投資目的大概有三個。

投資的目的之一在於:健全個人的整體財務狀況。不同於一般投資人,妄想以投資收入取代工作收入,我認為投資沒有想像中好賺無法讓你提早退休。投資只能在在主動收入之外,加上一個被動收入,使整體財務狀況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投資的目的之二在於:健全個人的金錢觀與工作組合。在受僱、創業與自由工作者之外,投資提供了另一種收入管道,讓我們在生涯與職涯的規劃和選擇上,增加一個備選選項及工作組合的彈性。

投資的目的之三在於:停止主動收入(退休)後,能維持足夠現金流,以支付生活所須。投資不一定能幫你賺到退休金(通常還是得靠工作賺取),但能在你停止主動收入後,維持你退休金的價值,不至於被通貨膨脹所侵蝕。


Q:您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心理的感受如何?情緒的起伏如何?

A:在學習過程中情緒起伏很大。有時因獲得新知而相當喜悅有時了解自己的不足會感到沮喪有時接受到難以接受的觀念會產生認知衝突有時印證過去經驗會自信倍增這種情緒起伏的程度,比任何花大錢才能享受到的娛樂活動都還要刺激。正如南方朔先生在《閱讀是一輩子的事》說的:「閱讀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娛樂,只需在腦袋中轉一圈,即樂趣無窮。」


Q:您覺得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是什麼原因促成您在各方面正向的改變?

A:促發我在各方面正向的改變,乃是因為知識的學習自我了解正向人際關係三個主要原因。

藉由長期規律地學習經科學驗證的知識,如投資心理學與正向心理學,使我揚棄許多有傳統沒智慧的「傳統智慧」,例如找個穩定的正職、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有工作之後盡快買房子…等迷思,進而建立更多正確觀念。

透過閱讀、學習及正向的人際互動,我也愈來愈了解自己,以便發展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含廣義的人生投資)。

最後,在學習與改變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遇到困難、挫折與自我懷疑的時候,這時後擁有一個安全可依附的社群,便可使我有更多資源克服難關,甚至進一步向外拓展與冒險


Q:在您的學習社群當中,成員間的互動如何?對你有何影響?

A:社群成員關係仍有親疏遠近之分,參與時間與次數較少者較疏遠,以交換學習與生活心得為主,參與時間與次數較多者較親近,除分享學習與生活心得之外,還會有心情分享與情感支持、討論未來願景、互助幫忙解決工作及生活上的難題。

對我個人而言,由於童年經驗形成的的不安全-迴避型依附關係,使我過去在人際關係發展上遭遇諸多阻礙,藉由加入安全可依附的社群,使我結交到較為親密的善友,使我得以重新建立成人的安全依附關係,進而擁有更多生理、心理及社會資源面對外界的挑戰,且更勇於嘗試冒險的機會


相關文章連結

接受《Smart智富》月刊專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