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接受《Smart智富》月刊專訪


首先說明:我與《Smart智富》月刊並無任何商業關係此篇文章僅再次分享個人投資理財之心得。

以下針對接受《Smart智富》月刊專訪之詳細內容中幾點觀念稍做補充:


一、我的現職

專訪中標明我目前現職為「青年和平團專案經理(正職)」、「社區大學講師(兼職)」,其實對我而言並無正職、兼職之分,那只不過是一般大眾的迷思罷了,只要從事自己有熱情的工作,皆為「正職」 。反之,若從事沒有熱情、無法發揮自己潛能的工作,即使朝九晚五,看似穩定,在我眼中卻是「不務正業」、浪費生命。

專訪中所謂的我目前「多元工作收入」的工作形態,其實正是英國管理大師查爾斯‧韓第口中的「組合式工作」、「跳蚤」,或暢銷書作家丹‧米勒口中的「鷹業家」。

就像投資要分散風險一樣,這樣的工作形態風險反而比較低,且比你想像中的還要穩定,更重要的是你握有更大掌控權,可以選擇你要來往的人,包括客戶及同事,而根據心理學研究,這些最常接觸的人際關係,正是決定你工作滿不滿意、生活快不快樂的重要因素。

不僅如此,查爾斯‧韓第口中的「組合式工作」還包含了最重要的「學習」工作,若真的要以我重視的程度來區分,也許「終身學習者」才是我的「正職」吧!



二、追蹤大盤的ETF,報酬比不上個股?

專訪文章中引用我說的話:「雖然報酬不會比個股好,但已經可以贏過市場上9成的散戶及法人了。」其中個股二字為誤植,應改為大盤才對。追縱大盤的ETF可獲得和大盤大約一樣的報酬,而一般散戶和法人,由於市場具有一定程度的效率,故無法輕易超越大盤績效,加上沉重的交易成本,以及非經長期學習無法輕易克服的投資心理偏誤,自然造成9成投資人績效輸給大盤的事實了。



三、我打算投資房地產做包租公?

這更是誤會中的誤會,目前台灣房價仍過高,我不可能建議投資房地產,且在台灣對一般散戶而言,房地產投資的環境不如股票(參考《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方智),關於房地產投資與股票投資的比較,我將會在另一篇文章(〈股票VS.房地產 投資差很大!!!〉)中說明。

四、低買高賣,會長期等不到買點?

專訪文章結尾有位「專家」作了評析(各位同學,老師有沒有說過,「股市沒有專家」,「什麼都可以相信專家,就投資不行」,再仔細看看這位專家的職業...),他說:「嘗試高低點之間買賣...(省略)...很不容易做到,也可能遇到長期都沒有買點出現的窘境。」

我承認非常不容易做到,不過也正因為如此,要不斷學習,這部分說得沒錯,但若只是害怕長期沒有買點出現,顯然是杞人憂天。

台灣屬於淺碟型市場,股價波動(風險)比你想像中的大得多,大到超乎你想像,故不用擔心買點不會再度出現。

我也是一位心急的人,但我知道在什麼時候該要有耐心(尤其在金融海嘯過後,台股大漲9成之際,更須耐心等待),華爾街不是單行道,電車始終會再來,不用害怕搭不到車。

至於「專家」建議的長期持有,當然是老生常談的投資良好策略,不過裡面仍有一些盲點:首先持有的標的很重要,若是追蹤大盤、成本低廉的ETF當然沒問題,但若是一般共同基金,越是長期持有,就會被賺走越多管理費,從某個層面來講「長期持有」也許金融機構用來賺錢的好理論。

其次,雖然理論上長期投資股市超過十年,報酬幾乎不可能為負的,但也有像日本股市這樣長期衰退的例外。更重要的是,長期持有在心理上和實際上都難以做到,記住經濟學家凱因斯的名言:「長期來講我們都死了。」



五、最後提醒

媒體為龐大投資產業三大支柱 ( 券商、投信、媒體 ) 之一,和投資人有著極大的的利益衝突,故在面對報章雜誌或電視節目的資訊時,務必小心吸收。在此亦歡迎加入【投資╳心理學╳書院】FB粉絲專頁,在一片投資理財雜訊中,為您做好「知識管理」工作,培養正確投資理財觀念與智慧,幫助您成功致富又幸福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